【案例简介】
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新能公司)分别于2025年5月12日、6月6日、7月10日、7月15日和7月17日,向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安徽保护中心)提交了五件发明专利预审案件,分别为“吊装装置和杜瓦底座的吊装方法”、“转运装置和杜瓦底座的转运方法”、“杜瓦底部侧环体冷屏的吊装工装及吊装方法”、“杜瓦底部侧环体冷屏在PIT基坑内的调节工装和方法”、“杜瓦底座的加工方法”。预审员夏洁、步翠兰、李肖、殷超群受理后,对聚变能实验装置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意识到该系列专利申请对保障核聚变装置重要部件的制造、安装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针对专利申请文本等可能影响授权的问题,逐一提出优化建议,指导申请人完善申请文本,并分别于2025年5月16日、6月13日、7月15日、7月17日、7月22日发出预审合格通知书。聚变新能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正式申请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后,五件申请分别于2025年7月28日、7月23日、8月22日、8月29日、8月29日获得授权(ZL 2025 1 0634742.8、ZL 2025 1 0790385.4、ZL 2025 1 0988163.3、ZL 2025 1 0988155.9、ZL 2025 1 1008447.8),授权周期分别为73、40、35、42、38天。
该系列专利涉及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系统构建了从加工、转运、吊装到精密调节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吊装精度控制解决方案。在杜瓦底座制造环节,"杜瓦底座的加工方法"专利技术创新性地采用“整体成型-基准测量-动态打孔”工艺,通过激光跟踪仪获取基准数据,实现了安装孔位置偏差≤±2毫米的重大突破,解决了传统“先开孔后组装”的误差累积难题,为承载6700吨主机的400吨级杜瓦底座提供了精度保障。针对大型部件转运挑战,“转运装置和杜瓦底座的转运方法”专利技术建立了多维度保障体系,创新设计了具有仿形支撑功能的支撑机构和全轮液压可调的移动机构,通过精密监测调平流程,将转运振动幅度成功控制在0.3毫米内,确保了重达400吨的杜瓦底座平稳转运。在吊装作业方面,“吊装装置和杜瓦底座的吊装方法”专利技术构建了独特的“四级协同”精度控制体系,通过均衡部件、吊轴组件、吊具部件和提拉组件的协同作用,将重达400吨的底座吊装变形严格控制在±4毫米范围内,显著降低了吊装应力集中问题。在冷屏安装领域,“杜瓦底部侧环体冷屏的吊装工装及吊装方法”突破了狭窄空间内的吊装技术瓶颈,开发了可适配不同尺寸重量冷屏的专用吊装系统,实现了吊装位置偏差≤±1毫米、环向拼接误差<0.8毫米的精密控制,解决了大尺寸冷屏在狭窄空间的精准就位难题。最后,“杜瓦底部侧环体冷屏在PIT基坑内的调节工装和方法”形成了精密的“双隔离块支撑+多向微调”系统,通过内外调节工装的协同作业,在仅300毫米的狭窄安装空间内实现了水平位移精度0.5毫米的精确控制,为直径11.3米、重9吨的冷屏模块提供了可靠的安装保障。
|
|
杜瓦底座转运装置 |
|
杜瓦底座吊装装置 |
|
杜瓦底座落座 |
【典型意义】
聚变新能公司依托安徽保护中心专利预审通道,高效获得五件核聚变装置核心专利快速授权,为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类似巨型保温杯,通过真空层隔绝热量传递,同时锁住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极热与-269℃的极寒,其结构尺寸巨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BEST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该部件承载着BEST装置近七千吨重量支撑和绝热功能,其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该系列专利技术的成功授权和运用推动聚变装置工程化取得关键突破,通过形成 “加工-转运-吊装-精密调节” 的技术闭环,直接保障了BEST装置杜瓦底座于2025年10月1日成功落位安装,标志着这一大国重器正式进入主机组装的全新阶段,为后续核心部件进场安装奠定坚实基础。该进展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安徽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随着杜瓦底座成功落位装配,BEST装置将首次在国际上验证演示核聚变发电,并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发电点亮第一盏灯,相关专利技术还可向相关产业领域推广应用,加速我国聚变能源产业化进程,为聚变能源商业化筑牢工艺根基。
【企业简介】
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位于安徽合肥,是我国核聚变能商业化的重要实施主体平台,股东涵盖央企、安徽省与合肥市国有平台、中国科学院及社会资本。公司聚焦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开发、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服务、发电技术应用等核心领域,致力于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率先推进聚变能商业化进程。公司按照“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BEST)-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首个商业聚变堆”三步走战略,系统布局实验研究、工程示范及商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同时牵头组建安徽省聚变产业联合会,联合近200家成员单位协同构建以“原始创新、工程开发、产业应用、金融赋能”等于一体的世界级聚变能源产业集群,加快聚变能源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优化布局聚变能源装备、零部件、后市场全产业链,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推动聚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
截至目前,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通过安徽保护中心专利预审快速审查通道累计提交了94件发明专利申请,已授权66件。
(新闻联播报道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