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秀朗新材料公司)于2024年11月1日向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安徽保护中心)提交了发明专利预审案件“一种OLED用非对称三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预审员张晴晴受理后,经过对现有非对称三嗪类化合物制备技术的研究和检索,准确识别出该技术方案具有新创性,并指出说明书和附图存在的文本形式问题,于2024年11月5日发出预审合格通知书。该申请进入国知局快速审查通道后,于2025年1月17日获得授权(ZL 2024 1 1569863.0),授权周期仅为73天。
该专利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合微通道技术的 OLED 用非对称三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三嗪类化合物是 OLED 材料的核心组分,兼具高玻璃化温度与优异光电性能,可作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或空穴传输层材料,显著提升 OLED 器件发光效率、降低驱动电压,其中非对称三嗪类化合物是关键合成中间体。现有制备技术存在程序繁琐,原料自耦浪费、水分难控,且传统偶联反应收率低,纯化困难,催化成本高等问题。该专利通过微通道系统实现不同反应溶液的连续偶联,规避格氏试剂制备,仅用一步催化剂用量完成两步偶联,产物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纯度达 99.23%-99.85%,同时减少三废排放,简化工艺且稳定性高,为 OLED 材料规模化制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典型意义】
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安徽保护中心预审通道获得 “一种 OLED 用非对称三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快速授权。该专利凭借微通道技术突破传统工艺瓶颈,具有微通道连续反应的独特技术壁垒,通过即时分离单取代产物解决非对称三嗪选择性低的行业难题,提升 OLED 中间体品质,进而推动 OLED 器件性能升级,满足当前柔性显示、新型照明等 OLED 产业发展需求,同时规避传统工艺操作风险与污染问题,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有助于我国显示产业摆脱对低效率中间体制备技术的依赖,推动 OLED 材料技术升级。该专利技术相较传统低收率工艺,能降低生产成本 30% 以上,且工艺易放大、产物纯度高,能满足 OLED 材料规模化供应需求,预期未来三年可为公司创造1500 万元的经济效益,形成持续增长的盈利点。
【企业简介】
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专注于OLED材料单体、光引发剂、聚酰亚胺单体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公司聚焦 OLED 升华前材料、光刻胶关键原材料等细分领域,成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开发出上千种 OLED 产品合成技术,在国内 OLED 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 25%。公司拥有 9000 平方米的综合研发实验室(含精密检测中心)和中试放大实验室,研发设备投资近 5000 万元,获批建设 “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滁州市企业技术中心”“滁州市博士创新工作站” 3 个核心研发平台,承担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安徽省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揭榜项目”“滁州市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项目” 等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近三年研发投入超 9000 万元,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达 13.55%。公司专职研发团队有 80 余人,其中博士 3 人、硕士 10 余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深度合作,积极构建 “产学研用” 一体化创新联合体。公司已获得 40 件发明专利授权,3 件安徽新产品认定。
截至目前,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交了3件发明专利预审申请,全部获得授权,其中一种OLED用非对称三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一种绿色环保的聚酰亚胺单体制备工艺发明专利工艺已成功运用于公司OLED用三嗪类单体、聚酰亚胺单体等高纯度化合物的的生产制造,累计已完成800万元的销售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