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泛能源公司)分别于2023年12月22日、2024年7月25日向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安徽保护中心)提交了发明专利预审申请“一种节能型冷凝吸收器及制冷系统和工艺”、“一种热驱动制冷机组及工艺”。预审员焦延、吴尚青受理后,围绕申请所涉热驱动系统与冷凝吸收器的协同设计展开深入分析,准确识别出该技术方案通过构建制冷剂自循环路径、引入第一类热泵与压缩冷凝组件联动机制,在显著降低系统对传统冷源依赖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低品位热能的转化效率,是区别于常规双效吸收系统的重要创新。在此基础上,预审员还针对部分技术实现路径、权利要求表述及图文结构中可能影响授权的问题,提出了明确优化建议,推动申请人在答复期内高效完成申请文本的完善,分别于2023年12月28日、2024年7月29日发出预审合格通知书。次日,普泛能源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正式申请,申请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后,分别于2024年3月29日、2024年10月29日获得授权(ZL 2023 1 1831967 X、ZL 2024 1 1028768 X),授权周期仅为92天和91天。
本案例涉及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利用低品位余热驱动热力工质,通过工质的相变进行制冷,主要设备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等。传统工艺中,吸收器溶液的降温与冷凝器中制冷剂的冷凝皆依赖循环水系统,因循环水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浓缩并夹杂大量污垢,易导致设备腐蚀与堵塞,降低运行寿命与换热效率,增加检修成本。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循环水温度升高限制了传热过程,影响吸收器吸收效率,冷凝器部分热量亦被直接排放至大气,造成能耗浪费。本发明通过在管板式换热器内设置隔板,将设备划分为冷凝腔与吸收腔两个独立工作腔体,并替换传统冷源,使用系统自身的高压液态制冷剂与低压常温富液分别作为吸收腔与冷凝腔的冷源,在替代循环水的同时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设备腐蚀与能耗负担。同时,采用叶轮传动组件回收高压贫液的压力能,有效降低溶液泵负荷,进一步提升系统能效。冷凝腔与吸收腔的一体化设计减少了设备与管路成本,利于撬装部署。
【典型意义】
普泛能源公司通过专利预审通道快速获得节能型冷凝吸收器及配套制冷系统相关专利授权,关键技术聚焦于冷凝吸收过程的系统性优化,具备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和可复制性,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能效比,显著降低运行能耗与运营成本,为传统制冷设备“能耗高、效率低”的行业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目前,该系列专利技术已在乙二醇、制碱、多晶硅、合成氨、DMC等多个细分行业的制冷项目中实现落地应用,典型用户包括天津永利化工、通威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余热制冷工况下,系统用电量减少90%以上,综合能效提升10倍,年运行成本平均下降90%。据首台/套项目数据统计,每年可节电逾120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6856吨、节省运行成本近700万元,生命周期累计节电超1.8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该技术依托完全自主研发,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在低品位热能制冷制冰储能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绿色高效的特性契合国家节能减排和“双碳”战略目标,不仅助力下游系统节能降耗,也带动了制冷产业链在技术、工艺和产品层面的系统升级与转型,为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企业简介】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吸收式制冷及低品位热能利用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泛能源Ⓡ系列技术,突破性解决了传统制冷系统在0℃以下工况下效率低、能耗高等技术瓶颈,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相关技术无需压缩机,节电率达95%以上,运行过程无温室效应气体排放(ODP与GWP均为零),已获得权威机构“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评价,并荣获国家专利奖优秀奖、工信部节能推荐目录及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等多项国家级认可。公司现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71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含1项美国专利)、实用新型68项、外观设计11项、软件著作权38项,构建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专利快速预审的重要实践者,公司已向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交14件发明专利预审申请,全部通过预审,其中10件已成功获得授权。
(典型案例报送:https://www.ahippc.cn/view/ccd20ffb47b84ff2a12276023ae55c50.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