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专以促新,行以致远,专利预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丨 典型案例(6)

分享:

【案例介绍】

 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士新能源公司)分别于2024年4月25日和5月14日向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安徽保护中心)提交了发明专利预审申请“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固化回收处理工艺”、“废弃锂电池低温破碎回收装置及方法”。预审员张梅、吴尚青受理后通过检索国内外现有技术,结合应用场景和和产业化路径,从技术特征提炼、保护范围界定到说明书撰写逻辑,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分别于2024年4月30日和5月20日发出预审合格通知书。同日,理士新能源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正式申请,两件申请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后,分别于2024年6月20日和7月4日获得授权(ZL 2024 1 0537536.0、ZL 2024 1 0624941.6),授权周期仅51和45天。

 该系列专利涉及锂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废弃锂电池低温破碎回收和电解液固化回收工艺。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航天领域,退役电池经梯次利用后仍含电解液、铜铝箔及正负极材料等资源,若处置不当将引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理士新能源公司开发的废弃锂电池回收技术,在破碎环节首创“惰性气体动态隔离”系统,结合联动式抽取装置形成封闭循环气流,同步完成锂电池安全降温与惰性气体回收,破解传统工艺燃烧爆炸隐患;独创“电解液凝胶固化-分切回收”工艺,通过有机溶剂交联技术将电解液固化为非挥发性凝胶,结合精密分切设备使有害气体释放量降低90%,锂元素回收率达90%以上,钴元素回收率达98%左右,镍元素回收率达99%左右,两项技术使锂/钴/镍等战略金属得到安全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双赢。

【典型意义】

 理士新能源公司通过预审通道获得“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固化回收处理工艺”、“废弃锂电池低温破碎回收装置及方法”专利快速授权,技术适配万吨级产线建设,达产后可实现锂/钴/镍等战略金属综合回收率95%以上,继续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制造三元锂电池前驱体材料,进一步制造电极材料,实现由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过渡到新能源产业。以5万吨/年退役电池项目为例,预计可提取0.8万吨高纯金属,可满足4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池原料需求,年产值可达10亿元。同时,该技术将破碎环节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90%以上,为新能源产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企业简介】

 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储能及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采取全自动生产工艺生产的高端储能及动力锂电池,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后备储能电源、光伏风电新能源储能、电网储能(削峰填谷)、轨道交通储能电池、电动车辆等领域。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院士工作站等荣誉。公司于2023年12月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53项,其中发明22项;提交PCT专利申请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1件。截至目前,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向安徽保护中心提交12件发明专利预审申请,均预审合格,并全部获得授权。

(典型案例报送:https://www.ahippc.cn/view/ccd20ffb47b84ff2a12276023ae55c50.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